目录

注意力提示

生物学中的注意力提示

如下面的两张图,生动展示了生物的注意力机制:

  1. 非自主性注意力:仅通过环境客观条件决定将注意力放在哪里,例如一杯红色的咖啡
  2. 自主性注意力:通过主观意愿决定将注意力放在哪里,例如喝完咖啡之后有看书的冲动 /posts/learning/cs/attention-mechanisms/attention-cues/1.png /posts/learning/cs/attention-mechanisms/attention-cues/2.png

查询、键和值

“是否包含自主性提示”将注意力机制与全连接层或汇聚层区别开来。 在注意力机制的背景下,自主性提示被称为查询(query)。 给定任何查询,注意力机制通过注意力汇聚(attention pooling) 将选择引导至感官输入(sensory inputs,例如中间特征表示)。 在注意力机制中,这些感官输入被称为(value)。 更通俗的解释,每个值都与一个(key)配对, 这可以想象为感官输入的非自主提示。

/posts/learning/cs/attention-mechanisms/attention-cues/3.png

小结

  • 人类的注意力是有限的、有价值和稀缺的资源。
  • 受试者使用非自主性和自主性提示有选择性地引导注意力。前者基于突出性,后者则依赖于意识。
  • 注意力机制与全连接层或者汇聚层的区别源于增加的自主提示。
  • 由于包含了自主性提示,注意力机制与全连接的层或汇聚层不同。
  • 注意力机制通过注意力汇聚使选择偏向于值(感官输入),其中包含查询(自主性提示)和键(非自主性提示)。键和值是成对的。
  • 可视化查询和键之间的注意力权重是可行的。